- 主講人 陳俊欽 / 北藝大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
- 紀錄人 李維傑 / 課程助教
- 課程 107-1 設計思考
- 地點 關渡平原
- 時間 2018年11月21日

這次俊欽老師與俊文老師帶領的探查,成員除了研究生之外,也邀請臺灣多寶格藝術發展協會的學員一同參與,這些生命狀態特殊的孩子擁有各自的專長,對於世界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,多寶格藝術協會因此讓這些學員與各藝術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合作,試圖一同進行各種形式的創作。此次就關渡平原場域,進行生態議題的實地探查。從自然公園、自然保留區到整個平原,有許多的生態環境主題可供探索。在探查中就現象敏銳地觀察,進行批判性的思考,有助於確認關鍵性問題,進而提出洞見。

關渡自然公園概述
關渡自然公園提供東亞澳遷移性水鳥與原生生物一個良好棲息環境,且是全球重要濕地中心共同保護的濕地生態,提供民眾優質自然生態景點,透過專業研究、多元文化與教育活動引領民眾支持和參與濕地永續發展行動。
關渡自然公園雖然是候鳥遷徙的中繼站,不過在以前由於附近紅樹林的生長茂密,使大型的水鳥無法輕易地越過紅樹林到自然公園,因此造成自然公園中的大型鳥類減少,但也正因為如此,使自然公園的發展與推動不再僅是作為賞鳥的所在,而是一個擁有生物與植物多樣性的地方。自然公園與植物園公園等最大的不同之處,在於自然公園中的主角是「自然環境」,因此所有的空間配置以及環境整潔,都保留環境最自然的生長樣貌。



水、鳥、公園
關渡自然公園以三大核心為出發做為空間配置。第一核心:水,水象徵生命的源流;第二核心:鳥,此地市都市難得的野地,是候鳥的驛站與家;第三核心:公園,是人的需要與想要之地,需要賦予此地價值,以構築人的夢想。
俊欽老師結尾說明:當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極端氣候,我們應以關渡自然公園作為「City in the garden』的發酵地,藉由這個戶外教室,縫合人與自然間的裂縫,使人在身處自然野地時,不會因為對環境不熟悉,而感到恐懼。


